对《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2012年11月30日)
一、考试方案调整的背景和意义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实施体育考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举措之一,它能检验学校实施体育课程的效果,促进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它能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关要求,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自实施中考体育考试以来,广州一直在积极探寻中考体育考试如何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近期,《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明确提出“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2013年广州中考体育考试方案的调整,力求认真落实国家最新文件精神。我们首次将统一考试必考项目由200米跑调整为800(女)、1000(男)米耐力跑,将跳和投项目作为选考项目;首次将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首次将体育课成绩、体育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方案的调整特别关注到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部分项目成绩持续下降及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整体不够理想等问题。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显示,全国学生耐力素质出现好转,但我市反而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我们对全国34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耐力跑项目汇总统计结果如下:
近年各省会城市、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耐力跑项目纳入中考体育的汇总统计
类别 |
序号 |
行政区 |
简称 |
省会 |
耐力跑项目情况 |
23个省份 |
1 |
黑龙江省 |
黑 |
哈尔滨 |
台阶试验代 |
2 |
吉林省 |
吉 |
长春 |
无(2016年体育纳入中考) |
3 |
辽宁省 |
辽 |
沈阳 |
必考项目 |
4 |
河北省 |
冀 |
石家庄 |
必考项目 |
5 |
甘肃省 |
甘 |
兰州 |
必考项目 |
6 |
青海省 |
青 |
西宁 |
必考项目 |
7 |
陕西省 |
陕 |
西安 |
台阶试验代 |
8 |
河南省 |
豫 |
郑州 |
必考项目 |
9 |
山东省 |
鲁 |
济南 |
必考项目 |
10 |
山西省 |
晋 |
太原 |
必考项目 |
11 |
安徽省 |
皖 |
合肥 |
必考项目 |
12 |
湖北省 |
鄂 |
武汉 |
必考项目 |
13 |
湖南省 |
湘 |
长沙 |
必考项目 |
14 |
江苏省 |
苏 |
南京 |
无耐力跑项目 |
15 |
四川省 |
川 |
成都 |
必考项目 |
16 |
贵州省 |
黔 |
贵阳 |
选考项目 |
17 |
云南省 |
滇 |
昆明 |
必考项目 |
18 |
浙江省 |
浙 |
杭州 |
必考项目 |
19 |
江西省 |
赣 |
南昌 |
无耐力跑项目 |
20 |
广东省 |
粤 |
广州 |
选考项目(预计2013设为必考) |
21 |
福建省 |
闽 |
福州 |
选考项目 |
22 |
台湾省 |
台 |
台北 |
不纳入中考 |
23 |
海南省 |
琼 |
海口 |
必考项目 |
5个自治区 |
24 |
新疆 |
新 |
乌鲁木齐 |
必考项目 |
25 |
内蒙古 |
蒙 |
呼和浩特 |
必考项目 |
26 |
宁夏 |
宁 |
银川 |
必考项目 |
27 |
广西 |
桂 |
南宁 |
无 |
28 |
西藏 |
藏 |
拉萨 |
必考项目 |
4个直辖市 |
29 |
北京市 |
京 |
北京 |
必考项目 |
30 |
上海市 |
沪 |
上海 |
耐力跑及游泳选其一 |
31 |
天津市 |
津 |
天津 |
必考项目 |
32 |
重庆市 |
渝 |
重庆 |
无耐力跑项目(预计2013纳入) |
2个特别行政区 |
33 |
香港 |
港 |
香港 |
不纳入中考 |
34 |
澳门 |
澳 |
澳门 |
不纳入中考 |
统计结果:
21个行政区将耐力跑纳入了必考项目
2个行政区没有将耐力跑纳入必考项目,但采用了与耐力跑相似效果的台阶试验
7个行政区将耐力跑列为选考项目或者没有耐力跑项目
4个行政区没有将体育纳入中考
统计结果显示,广州是没有将耐力跑列为必考项目的为数不多的省市之一。
我们期望,2013年广州中考体育考试方案的调整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关心和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考试方案的研制过程
采用平稳过渡、不断完善、整体改革、分布实施来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
按照2011年平稳过渡,2012年先完善特殊考生考试制度,2013年实现整体改革的策划,2013年广州体育中考方案的制定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广泛征求意见,倾听建议。
在广州市体育中考方案的研制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体育中考的功能定位、价值取向上进行新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广泛倾听专家、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发现如下问题:第一、体育中考项目单一,存在“应试体育”的趋向,不利于学生发展兴趣项目和特长项目,不能客观的全面评价学生体质的发展状况;第二、体育中考遵循原先的模式,难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各方面的建议传达出对体育中考改革的愿望,坚定了我们完善体育中考制度的决心。
(二)对项目及评分标准进行效度检验。
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针对广州市学生的实际和操作的可行性进行调整。比如,此次改革方案中耐力跑标准制订经历了四个过程,一是抽样及测试;二是预测;三是试算及分析;四是进行第二次分层抽样、调研测试及分析。市招考办专程前往长沙调研,并在越秀区模拟测试。
(三)争取多方支持,不断完善方案。
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体育中考方案,我们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媒体宣传、问卷调查等途径广泛征求意见,市教育局多次邀请学校教育、体育运动、医学及考务管理等多方面专家以及一线体育教师、学生就考试方案召开座谈会,反复论证,力求形成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又确保考试公平的体育中考方案。整体上看,考试方案得到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普遍认为考试方案的针对性、引导性、操作性强,对促进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基本成文后,会签了局基教处、政策法规处(安全保卫处)、监察室、市招考办、市教研室等主要业务部门,再次修改完善,并且经局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三、考试方案的主要原则
(一)导向性:把促进和引导作为体育中考目的。通过考试的导向性作用,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健康素质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综合性:强调过程管理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学生体育中考成绩包括: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运动技能素质评价以及初中三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成绩。
(三)激励性:体育中考标准的设置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学生只要平时坚持经常锻炼,通过努力,都有可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四)公正性:对学生的“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实行在教育局监督下学校为主组织测定的办法,测定标准和操作办法一律公开,测试结果必须公示,操作过程全面接受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局的监督。
四、考试方案内容调整及相关说明
(一)考试结构的调整
考试结构由以前的只有统一考试项目调整为统一考试项目与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考试分值仍然为60分,分值结构调整为统一考试40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20分。其中,初中三年体育与健康课成绩10分、体育运动技能测试成绩7分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3分。
(二)考试项目的调整
考试项目由以前的必考项目200米跑加1个自选项目,调整为必考项目:800米(女)、1000米(男)加选考项目: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五选一),突出跑、跳、投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各项目的评分标准由原来的满分120分改为满分100分。
(三)考试评价方法的调整
此次考试评价方法调整增加了体育素质综合评价部分,把学生体育与健康课成绩、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测试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能较全面的反应学生真实的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水平。
由于现行的中考体育考试方法单一看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以身体素质的测试来反映体质状况存在片面。通过强化过程评价,体现了教育部关于中考体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思想,此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鼓励或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对特殊考生考试办法的调整
此次调整对特殊考生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考生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免考、择考、缓考或特殊体育考试。其中,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落后、自闭症谱系、脑瘫、肢体障碍的学生,可申请参加特殊考试。对这部分考生按照其运动能力及障碍程度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与分级,并制定了与之相对应的考试办法。
调整的目的是在坚持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下,促进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对特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关心和重视,保障“特殊学生”的尊严,体现“人文”关怀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帮助他们挖掘运动潜力、培养自信、共享体育运动的欢乐、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以求实现和谐教育,共同发展的根本目标。